白屋之士网

桐君山:一江风月处,至今不许别人分 是谁这么豪气十足?

桐君山:一江风月处,至今不许别人分 是谁这么豪气十足?

这日上午,桐君在桐庐县城跳上三轮车,山江笃悠悠来到一座悬空的风月索桥下,江对面便是处至桐君山。


桥下的许别江不叫富春江,而叫天目溪。人分天目溪往东南流入桐庐县境与富春江合流。豪气远远望去,桐君郁郁葱葱的山江桐君山好似浮在这两江交汇点之上。有文章说,风月近窥此山“宛若窈窕淑女,处至倩影绰约”; 倘若远眺,许别此山“像一介勇士,人分一副雄赳赳的豪气威武模样”。我却看这山最像“青螺髻”,桐君是一个妇女后脑发式的形象。


取自免费正版


走过索桥,向右登阶,迈进桐君山。


两头石狮子守着桐君亭,亭两侧柱上有一对联,上写:“夺得一江风月处,至今不许别人分”。亭中竖一碑,碑上刻有“药祖圣地”四字。这位4000多年前的药祖,口气甚大,豪气十足,也霸道十足,不许别人沾染,莫非炼丹成仙了?莫非是黄帝的亲朋好友?由此可见,无论古人、圣人,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占有欲!我暗自一笑,继续信步向前。


取自免费正版


这山不高,最多几十米,我很快地到山顶了。这里是宽阔的场地,中间有座六面形7级白塔,应该是桐君塔,不知是何时建造的。塔面有龛,龛中有坐像,也不知道坐着谁?这塔造得秀长,犹如白衣翩翩的书生,大概桐君年轻时风流倜傥为众多的爱而烦恼不堪,便逃循于此山,结庐修道,采药炼丹,最终做了药祖。


桐君塔右边不远,挂着一口大钟,我偷偷撞了三下,等一个女工作人员闻声赶来,我已经若无其事地离开了。


自拍照


山上正道青石板铺路,上下石阶宽而低,行走方便,一点也不觉得累。行间,不时可见到牌楼、石碑,上面的字大都歌颂桐君的业绩。比如,在一块碑上刻着“济人济世”、“德垂华夏”、“桔井泉香”、“恩泽万民”。细看是今代人——北京的、上海的、杭州的4位先生的书法作品,其中隶书体“济人济世”四字的落款为“苗子”,是否即是著名书法家、画家黄苗子先生?


取自免费正版


我觉得从这些题词的内容来看,桐君老人这个人的功德实在是太大了。相传他是黄帝时代的人,据说他写过《采药对》、《采药别录》等医书,可是我们知道,上古时代并无文字留下来。但假如史上确有桐君这个医术高超的医生,也有可能他的采药经验、医治处方什么的,为后人所继承,为后人编成《桐君采药录》。


桐君结庐炼丹在此山,悬壶济世,小小的山以他为名,成了药祖圣地,连所在地方也跟着称之为桐庐县,可见,他是中药领域里代代相传的著名人物。如果说,炎帝尝百草,以草药治人,那么,桐君是以专业医生的身份采草药治人。可为什么“中药鼻祖”的尊号不是炎帝而是桐君呢?我就不知道了,还是就在此山上向“桐荫问道”吧。


自拍照


拾级而下,突然看见前面一幢粉墙黛瓦的屋顶上炊烟袅袅,顿感又见炊烟恍惚旧年。奇怪,这里还会有烧柴草做饭的?谁又在唱“又见炊烟升起......”的歌?


我从屋的后侧走下至一个平台,首先看见平台上立有一个雕像,趋近一瞧,叶浅予,画家。原来是到了他的故居。叶浅予的头像表面已蒙青苔,脸颊旁挂着蛛丝,定是好久没人维护他了。我替他拉掉蛛丝,轻轻擦了擦他的面颊,这时,似乎他原本严肃的脸温柔了一些。


自拍照


走进他的故居,发现里面陈列的资料不多,墙壁上挂着一些照片,还有生平介绍(楼上的房间关着)。叶浅予,桐庐人,生于1907年,逝于1995年,当过柜台伙计,自学成才,先漫画后中国画,成就突出。解放后曾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。此故居建筑好像比较新。


从陈列室往后,在左边的一间小屋里,我发现了生火烧饭的灶台灶具。一个女人正在打扫地面,显然,她是管着这故居的,也许她是叶的什么亲戚。炊烟从这里升起,从炊烟摇曳中,容易让人记起不那么遥远的故事。


自拍照


从故居正门出来朝左边下,可以望见一块绿草丛生的的园地--百草园。园中栽培各种中药草,我大都没见识过。比如,其中的“七里香”就感觉新鲜。吃了这草,果真能香七里的话,那么,中国的女子定会趋之若鹜,至少那些白领阶层以上的女子会不惜高价想方设法弄到这草,因为吃了香人。荒唐想法。


自拍照


山脚下,是七里扬帆游船码头。我在码头边上坐了下来。好一会儿,来了几个上海游客,他们穿上救生衣纷纷下艇。工作人员招呼我快下艇。我说不下了。继续坐着,看着那几条艇在江上来回三五分钟,就靠上了码头。


取自免费正版


我没有按原路返回,走上了沿江古道。小道两旁草木茂密,日光透过繁枝,斑驳陆离;小道上不时飞舞着单单的白色蝴蝶,我想用镜头捕捉,可她在面前引诱了我一下,随即躲入草中不见了。此时没有别的行人,周围一片寂静,只有古树、香草、野花悄然无声地陪伴着我,任我东西。


自拍照


小道途中,也时逢亭子,亭子两侧总写有对联。可以在亭子里坐着休憩静观沉思。沿道上还有桐君老人的炼丹房,已不成景点。凑近观察一番,几平米的屋里面突出一方土台,什么都没有,黄泥破屋一所。


站在小道最高处,远眺一江碧水,无声诗献给它们,有形画映入眼帘。美哉,富春江!


自拍照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白屋之士网 » 桐君山:一江风月处,至今不许别人分 是谁这么豪气十足?